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
烘爐方案
1、前言
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強烈的磨損決定了循環流化床鍋爐內部耐磨材料的重要性,而烘爐是確保耐磨層能長期可靠地運行的關鍵環節之一。傳統的木材加投主油槍的烘爐法,不僅耗時耗能,而且對耐磨層及鍋爐元件的損害較大,隨著鍋爐容量的增大,傳統烘爐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烘爐所應達到的要求。實踐證明:采用熱煙氣烘爐機烘爐技術,烘爐過程和烘爐溫度易于科學的檢測控制,*終達到耐火材料性能要求。
因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中含有燃料、燃料灰、石灰石及其反應產物的固體床料在循環回路中不停地循環流動,床料在重力作用下,沿爐內四壁不斷地進行內循環,產生嚴重的磨損,故在循環回路的相應部位設計了耐磨耐火爐墻,而耐磨耐火爐墻砌筑材料內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對耐磨耐火爐墻必須進行烘烤,鍋爐受熱耐磨工作面均采用不定型材料,烘爐就是對新安裝好的爐墻保溫和耐磨材料進行水份緩慢干燥處理和不定型材料的強度提高過程。烘爐處理不好,鍋爐投入運行后,爐墻水份就會受熱蒸發使體積膨脹而產生一定壓力,致使爐墻發生裂縫、變形、損壞、發生爐墻脫落。同時烘爐還可以加速爐墻材料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使耐磨耐火材料的性能更加穩定,以便于在高溫下長期安全的工作,所以烘爐的好、壞是體現材料性能和貫徹設計意圖的關鍵,也是鍋爐長周期滿負荷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
2、烘爐依據的標準
《電力建設施工驗收技術規范1996版》
《材料廠提供的耐磨耐火材料和保溫耐火材料熱養生技術規范》、《烘烤曲線圖》
《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火力發電廠部分)》
3、烘爐準備
3.1 烘爐前鍋爐的必備條件
3.1.1 鍋爐水壓試驗完成。
3.1.2 所有排氣和放水管道已連接完成至大氣和下水系統。
3.1.3 所有水和蒸汽管道吊架已正確安裝在冷態位置。
3.1.4 爐膛出口、后煙道、省煤器、空預器的所有煙道系統已完成。
3.1.5 鍋爐和煙道門孔關閉。
3.1.6 安裝吹灰器或臨時性將孔封堵。
3.1.7 汽包上水至正常運行水位。
3.1.8 所有鍋爐膨脹系統指示正常。
3.1.9 鍋爐內所有的耐火耐磨材料砌筑完畢,并已完成自然養護。
3.1.10 鍋爐給水品質合格。
3.1.11 給水系統必須安裝調試完畢,確保烘爐期間安全可靠使用。
3.1.12 鍋爐點火輕油系統已安裝調試完畢,確保烘爐時正常供油。
3.1.13 所有控制烘爐溫度的熱電偶采用運行表計,DCS系統煙溫測量系統校準并具備投運條件。
3.2 烘爐所需臨時設施
3.2.1 在點火煙道、分離器出口煙道和回料器等處開泄水汽孔,孔徑不小于φ12mm,按450×450mm間距布置。
3.2.2 爐膛內二次風口、進料口等處用絕熱材料封堵,防止烘爐熱煙氣外泄。
3.2.3 裝設提升烘爐機的升降機,起重能力2噸。
3.2.4 烘爐機、風機和控制柜安裝位置應盡量靠近爐體裝設點,安裝應平衡、牢固并便于操作。
3.2.5 每臺烘爐機出口裝設連接煙道。
3.2.6 連接煙道伸入爐內,出口距離耐火耐磨材料表面300-500mm。
3.2.7 連接煙道φ325mm,每個連接煙道根據烘爐機與裝設處相對位置的具體情況布置。
3.2.8 烘爐機油槍的進油管和霧化空氣管用隨帶軟管與臨時油、氣管路連接。
3.3 監測煙氣溫度的熱電偶
3.3.1 烘爐期間監測爐內煙氣溫度的熱電偶位置和數量如下:
分離器進口 4個
分離器出口 4個
回料器 2個
爐膛底部 6個
爐膛上部 4個
尾部煙道入口 2個
總計 22個
3.3.2 熱電偶測點距離爐內耐磨材料表面300mm。
3.3.3 所有熱電偶采用運行表計。
3.3.4 烘爐機出口煙溫測點由烘爐機隨帶。
4、烘爐步驟
4.1 烘爐對鍋爐的必備條件
(1)所有水和蒸汽管道吊架已正確安裝在冷態位置。
(2)煙道門孔關閉
A.防止煙氣從吹灰器中逸出。臨時性將孔封堵。
B.隔墻安裝在分離器進口,后煙井出口處(一級空預器進口)
C.爐膛和分離器上的門孔關閉,以防止熱量從門孔逸出。
D.如果尾部煙道連至煙囪的系統不能使用,臨時煙囪安裝在省煤器與空氣預熱器之間的門孔上。
(3)鍋筒上水至正常運行水位。
(4)鍋爐啟動前調整主蒸汽排氣和放水。
(5)烘爐期間,應維持汽包正常水位。
(6)烘爐期間監視進入后煙井的煙氣溫度。
(7)在烘爐保溫期間應巡回檢查鍋爐和后煙道膨脹。
(8)烘爐期間記錄所有鍋爐膨脹。
(9)鍋爐內所有的耐火耐磨材料砌筑完畢,并自然養護7天以上。
(10)烘爐時水質合格。
(11)烘爐過程期間,給水系統或臨時供水系統可投入使用,并保證有足夠數量的合格水質,烘爐期間,應維持鍋筒正常水位。鍋爐啟動前將鍋筒上的排氣門打開,當鍋筒壓力升至0.2MPa時,關閉主蒸汽排氣閥再次升壓,在烘爐**階段,后期溫度將達到350℃左右,烘爐的升溫和保溫期間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調節鍋筒內的蒸汽壓力,水溫調節與鍋爐正常運行相同。
(12)烘爐期間排污系統有效投用,烘爐過程完成后鍋爐要放水。
4.2 烘爐燃料、設備、控制、儀器等準備
(1)烘爐機12套。
(2)每套烘爐機用油為輕油,烘前壓力為10kg/cm2,供油母管管徑不小于2英寸,支管內徑為10mm,供油管線接至烘爐機位置右側0.5~1m處,由烘爐機隨帶軟管接入烘爐機。*大用油量1320kg/h(12臺烘爐機)。
(3)每臺烘爐機的燃油霧化靠壓縮空氣供給,供氣母管直徑不小于2英寸,烘爐機前壓縮空氣壓力應不小于6kgf/cm2,壓縮空氣支管內徑為10mm,管線接至烘爐機位置右側0.5~1m處,由烘爐機隨帶軟管接入烘爐機。
(4)鍋爐范圍內所有控制烘爐溫度的熱電偶采用運行表計(與實際煙溫偏差約50℃)。
(5)烘爐連接煙道φ273,材料為碳鋼,管道外保溫,長度及形狀按烘爐機布置圖工地視實際情況定。
(6)供應所需燃油,并且有一定儲量,在20噸以上。
(7)烘爐機220伏與380伏電源,每臺烘爐機所需電功率為22.0kw。
(8)提升烘爐機的升降機/起重機2噸。
(9)DCS系統煙溫測量系統校準并具備投運重要條件。
(10)烘爐系統的管路接入烘爐設備。
4.3設備安裝
(1)烘爐機就位,烘爐機與連接墻的密封保溫(用硅酸鋁材料)。
(2)烘爐機及功率為22KW/臺220/380伏電源就位(按烘爐機布置圖)。
(3)煙道與烘爐機連接法蘭的螺栓孔徑為φ14,數量為6孔。
(4)油系統及壓縮空氣管道安裝,管道接至烘爐機位置右側0.5~1m處。
(5)控制烘爐溫度的熱電偶布置按鍋爐廠設計分布在爐內各個點,測點距離耐火材料表面0.5m。
(6)分離器進出口隔墻的安裝。
4.4 人員配備
(1)烘爐機操作工8人
(2)計算機操作工2人
(3)巡視人員2人
所有人員12小時輪班一次。
5、烘爐過程
通常耐火材料具有一定的水份。它首先是由表面開始蒸發,蒸發速度將隨著耐火材料的水份降低而下降。在初始階段,宜采取低溫和量多的干燥煙氣;干燥速度應加以控制(在該時將達到的*大值的干燥速度),隨著溫度的上升,干燥速度下降。
在后階段,為保持良好的烘爐過程在干燥區域內可保持較高的溫度。
烘爐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烘爐機烘爐;
第二階段:此階段是當鍋爐整機啟動前,利用鍋爐正常運行提高耐火澆注料的強度,同時進一步烘干保溫澆注料內的水份。在此階段,為保護鍋爐再熱器,汽機應具備投運條件。
5.1 **階段烘爐機烘爐
5.1.1**階段烘爐機啟動順序
(1)首先啟動水冷風室2只烘爐機,以*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待水冷風室溫度升到50℃后按烘爐曲線升溫。
(2)啟動爐膛內4只烘爐機,(其中2只烘爐機用于回料斜腿)以*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
(3)啟動回料器2只烘爐機,以*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
(4)啟動分離器進口2只烘爐機,以*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
(5)啟動水平煙道2只烘爐機,以*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
5.1.2**階段溫度測量控制
根據各處熱電偶返回的溫度與預熱烘爐曲線相比較,通過調節各處烘爐機的油量與配風,使各處溫度滿足預定烘爐曲線的要求。
溫度的測量不是直接對耐火材料的表面,而是測量煙氣的溫度。由于耐火材料的溫升將滯后于煙氣溫度,控制煙氣溫度相對于耐火材料來說是安全的,前期的煙氣溫度處于低溫階段,升溫的溫度范圍允許有一定的波動。對每一區域的溫度取相應各測點的平均值。
5.1.3**階段烘爐過程的注意事項
(1)在整個烘爐過程中,所有的溫度測點將記錄并存檔。
(2)烘爐過程中,所有的水冷壁管受熱面管必須保持水循環。
(3)烘爐過程中,省煤器部位的臨時煙囪應有足夠的排放空間。
5.1.4**階段烘爐曲線
5.1.5**階段烘爐語言描述
(1)爐膛部位:
常溫-110℃ 12小時
110℃恒溫 36小時
110℃-180℃ 12小時
180℃恒溫 24小時
180℃-250℃ 12小時
250℃恒溫 24小時
250℃-370℃ 12小時
370℃恒溫 48小時
(2)分離器、回料器部位:
常溫-120℃ 12小時
120℃恒溫 36小時
120℃-200℃ 12小時
200℃恒溫 12小時
200℃-270℃ 12小時
270℃恒溫 12小時
270℃-370℃ 12小時
370℃恒溫 12小時
370℃-150℃ 12小時
爐內熱煙氣烘爐溫升過程中,管子中必須充滿水,所有的通風部位關閉,過熱器不充水。
應給予特別的注意:在任何時間內都應該避免管子過熱。
5.2第二階段投運時烘爐的溫升曲線
在**階段烘爐結束后,所有的烘爐機及其相關裝置應全部拆除,當機組具備整組啟動條件后,在整組啟動時,應首先用鍋爐主油槍加投煤按下圖曲線對耐火材料進行第二階段烘爐。為滿足升溫曲線的要求,油槍投運時油量和油槍投運數量應予嚴格控制。
語言描述
周圍環境溫度 20℃
1)以25-30℃/h的速率加熱到130℃ 4小時
2)以50℃/h的速率加熱到300℃ 3~4小時
3)300℃保溫 6小時
4)以40℃/h的速率加熱到500℃ 6小時
5)500℃保溫 2小時
6)以40℃/h的速率加熱到670℃ 3~4小時
7)670℃保溫 4小時
8)加熱到正常運行的溫度 3小時
干燥過程需要花費的大約時間 約32小時
6、烘爐機布置:
烘爐機布置數量:
水冷風室 (2)
分離器進口(1) (2)
分離器出口(1) (2)
回料器(1) (2)
爐膛 (2)
回料管斜腿 (2)
總共12臺
7、熱電偶位置(所有鍋爐煙溫系統的測點)
爐膛底部
爐膛上部
爐膛出口
過熱器進口
分離器出口
過熱器出口
回料器
省煤器部位
8、烘爐安全措施
(1)在任何烘爐階段,汽包水位應保持在正常范圍。
(2)在任何烘爐階段,尾部煙道入口的煙溫應嚴格控制在運行溫度以內。
(3)有關烘爐機及燃油系統的安全事項由烘爐公司負責, 主油母管、主氣管的安全巡檢工作由業主公司負責。
(4)烘爐工作要在試運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進行。
(5)鍋爐運行人員要認真監控,作好運行記錄,定期對設備進行巡檢,發現問題立即匯報。當事故發生時,應立即停止烘爐工作,預防事故進一步擴大。
(6)設備操作應嚴格按照規程要求進行。
(7)保證試運現場清潔,道路暢通。
(8)消防設施準備齊全,每層烘爐機平臺放干粉或泡沫滅火機二臺,黃砂100kg,防止火災事故發生。
(9)現場必須配備足夠照明設施和足夠的照明電筒,供巡查時使用。
(10)操作及安裝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如有2米以上高度的懸空作業時,必須按規定正確使用安全帶。
(11)烘爐開始前必須配備燙傷救護藥品。
(12)烘爐期間,定時對鍋爐各系統進行巡查,發現有任何漏點,及時進行處理
9、所需材料
1、φ325連接煙道,碳鋼,無縫鋼管或有縫焊管厚度8mm,總長約50m。
2、φ325彎頭90°20個,材料同上。
3、供油母管管徑不小于51mm,無縫鋼管,采用氬弧焊接,碳鋼,總長約100 m。
4、供油供氣支管,內徑為10mm,無縫鋼管,采用氬弧焊接,碳鋼連接至烘爐機0.5-1m處,共計約200m。
5、連接法蘭16只(厚12mm,外徑φ710、內徑φ610、8-φ18孔)。
6、截止閥32只(J11H-40,Dn10)。
7、380V電纜接至烘爐機處,25平方掛錫銅鼻子24個,16平方的56個,220V電源就近連接。
8、硅酸鋁纖維毯和巖棉若干。
9、3-5mm厚鋼板約15m2。
10、消防臨時設施一套.
11、應急處理方案和聯絡系統.
企業新聞